十年之后回看,“海绵城市”建得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
2023-08-15
2023年七八月间,尽管中央气象台发布南方各地暴雨红色预警,但已经少有南方城市爆出由于暴雨导致城市内涝的新闻了。这在相当程度上,要归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功劳。
7月29日20点开始,北京市门头沟区连续遭遇强降雨。截至31日,全区平均降雨320.8毫米,妙峰山达到580毫米,堪比2012年的“7·21大雨”。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强暴雨及洪涝灾害,造成房屋倒塌1万多间,160万人受灾,79人死亡 。这次的灾害损失还在持续统计中。
北京门头沟龙泉西公交场附近暴雨图
2013年,也就是十年之前,全国城市化工作会议召开,其后住建部牵头成立了海绵城市专业委员会,中国将“海绵城市”的理念纳入国家战略。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2015年启动了16个海绵城市试点,2016年又增加了14个。
海绵城市建设将“径流体积—流量—污染物”等协同控制作为系统构建的核心指标,将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生态改善等作为系统构建的核心目标。北京门头沟区于2018年起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河北省则选定唐山湾生态城、正定新区、北戴河新区、黄骅生态城、涿州生态示范基地等先行先试建设海绵城市。
多个城市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成功实践和明显成效,证实了海绵城市是系统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问题和重构人水和谐关系的有效途径。不过,目前国内建设的海绵城市,还远远达不到能够应对二十年一遇降雨的标准,北方海绵城市设计的承载量比南方城市更低。这次河北一些地方的涝情就引发了对海绵城市的反思。当然,一些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多少已经提供了一些可推广的新经验新模式。
五常市淹没的稻田
案 例
01
广州天河智慧城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为了有效抵御水浸,《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提出在2030年前,广州建成区有八成以上地方成为海绵城市。而天河智慧城,将成为海绵城市的第一个重要试点区域。
天河智慧城先后采用了沉降式植草池、调蓄坑塘、建筑绿化以及铺设疏水沥青和透水砖等手段,强化人工渗透功能,以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此外,还对大观湿地进行改造:保留场地原有鱼塘,根据径流分析重挖水塘,改造成十多级落差,形成“海绵泡”,逐级滞蓄雨洪。让湿地成为集水质净化、雨洪调蓄生态循环城市设施。
在试点区取得有效成果之后,广州又继续发力,新建73个海绵公园与湿地公园,并结合水库、人工湖,来减轻排水分区的压力。
另外,50%的公共绿地将变成下沉式绿地,超过1万平方米的新建项目应保留5%的区域来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并与循环水池、生态景观水塘等相互协同。而硬质地面也要保证渗透率不下于40%。
就在一连串措施之下,广州的“水浸”现象明显得到缓解,同时广州也成为2022年中国十大海绵城市5个A档城市之一。
02
苏州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环元荡滨水景观设计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三届园冶杯市政园林奖大奖
元荡,地处沪苏边界,与淀山湖相接,因芦滩封淤而成为淀山湖的一个子湖。当地水网密布,村落众多。过去的元荡,缺乏跨域治理,生态系统退化。如今,元荡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启动区,也是国内首个跨省级生态修复项目,设计利用场地原生资源修复元荡生态,以“一环六湾”的景观规划结构,贯通沿湖17.5公里岸线,构建环湖廊道,提升滨水空间环境,打造出一条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浅滩湿地带。
阶梯式海绵净化系统
项目以“绿色生态”为核心指导思想,通过修复元荡生态生态基地,恢复自然湖岸风光。
闲梦云台区域将布道系统和海绵城市理念深度结合,通过不同标高的净化系统形成阶梯式海绵净化系统,同时考虑不同姿态和不同花时的植物系统,营造出丰富的季相变化。
海绵技术与景观深度结合:设计利用先进的GIS技术模拟现状真实地形及水动力方向等,计算出合理的海绵设置区域。通过特色植物种植与地表径流,蓄水,排水等一系列海绵生态措施完美的结合设计,打造出自然美观且赋有海绵功能的景观生境系统。
鱼形浅滩与自然湖石将湖面和陆地进行了生态过渡,形成了自然郊野的缓冲区,同时也为鸟类鱼类等生物提供了新的栖息地,形成了自然与人共生的自然生境系统。
03
深圳宝安定岗湖湿地公园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定岗湖湿地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设计以水为主线,统筹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通过利用现状水资源和长廊加以改造,提升湿地水生态环境,让生态廊道渗入城市,从而实现生态效益、民生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湿地建设以水为主线,雨洪管理为生态基底,在湿地设计建设中充分融合了“海绵城市”的理念:雨水收集,实现雨洪调蓄。项目除收集红线内的雨水径流外,还收集西侧红线外坡地约2.2公顷汇水面积的雨水,实现对周边区域的雨水管控,降低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
顺应地势,打造层级海绵。巧妙利用定岗湖南北地形高差,合理布置湿地功能区域,形成梯级湿地、沉水植物塘、出水景观塘的层级变化,利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水生态处理系统,经湿地的净化,水质达标后排入湖面。
生态补水,改善水系动力。定岗湖采用尾水补至生态湿地净化区,日常补水6200方/天,当出现水质恶化时,采用应急补水12000方/天,提高湖体自身水动力,净化出水达准Ⅳ类水。
化直为曲,构建生态驳岸。在水面较开阔和水系坡度较缓的区域,打造生态驳岸,坡度舒缓自然;打造自然趣味驳岸,模糊岸线,在岛边缘置石,重建和修复水陆生态结构,使岸栖生物丰富,形成自然岸线的景观和生态功能。将生态驳岸、硬质驳岸、溪滩石驳岸相结合,增加水陆之间的交界,为水生物、动物提供多样的生存空间,完善自然生态系统。
多措并举,实现生态修复。通过治污、引水、生态净化、水生植物种植、水生动物培育等方式重新恢复和生态养育,恢复湖体生态系统,丰富湿地景观,建立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内采用地形重塑、生境营造、生物操纵等多项措施,全面修复生态系统,提升生物多样性。
04
内蒙古准格尔旗
湖东智慧公园景观设计
北京自由创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第十三届园冶杯市政园林奖公园类金奖
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景观设计面积7公顷,项目地处西北,气候干燥,夏季降水集中,为降低夏季暴雨瞬时地表径流引发城市内涝对城市安全的影响,景观设计将通过一系列生态海绵做法,起到“滞洪”+“蓄洪”的生态作用。同时,城市雨洪经过湿地及植物净化后,满足一部分公园日常用水需求,在改善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同时为城市创造更大的生态及社会效益。
生态修复
植物生态修复方式主要为场地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修复。场地修复将现状裸露的黄土上恢复植被,建立风景林种植,提高绿地覆盖绿;在重要的节点处进行多层植物配置,提高场地生物多样性。
海绵城市
通过包括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潜流湿地等一系列生态海绵做法,在两年一遇的设计重现期下,结合场地地形,实现场地内部3/4以上面积的雨水径流不外排,场地周边道路的径流总量及污染尽量控制在场地内部解决。
下凹式绿地汇集雨水,最终汇入景观水体之中,用于造景,处理之后可以用于灌溉等,节约公园市政用水。
雨水通过地形汇集到景观水体之中,草坪上放置不同大小置石,既能造景又能同时减缓雨水流速。
人工旱溪,通过植物初步净化、碎石植被床净化的雨水汇入人工旱溪之中,作为景观水体使用,同时经处理之后也可做灌溉等用途。